5月25日上午,湖北興發化工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以下簡稱“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2輛裝有廢鹽酸的槽罐車和1輛滿載副產品工業鹽的貨車先后駛向園區貨車 門,它們自助過磅,自動刷卡,快速駛離。物理世界的作業現場井然有序,而在數字世界,安環科、副產品處置科、下游企業等相關方單位正通過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協同66云鏈上線的“固危廢和副產品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實時掌控這些固危廢和副產品的產生、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實現對固危廢和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
圖為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裝有危廢和副產品的車輛在有序作業
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依托數字化技術健全固危廢和副產品生態環境防控技術支撐體系的背后,是興發集團對“抓環保就是抓效益”、“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依托技術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企業發展理念的踐行。2021年,生態環境部等18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建設‘無廢園區’”,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降低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壓力;強化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但長期以來,石油化工行業在固危廢和副產品管理和綜合利用方面,一直面臨較大壓力。作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目前已發展成為以有機硅新材料、 、電子化學品三大集群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在向著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新材料產業發力的過程中,園區在對固危廢和副產品的管控方面,也存在著不少痛點。
圖為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實景圖
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安委會辦公室主任李躍軍介紹,“過去,我們對固危廢的運輸環節和第三方單位處置環節的監管主要是靠抽檢,運輸單位有沒有按照固定的路線行駛?有沒有運輸到我們的第三方處置單位?第三方處置單位有沒有完全處置完我們的危險廢物就轉移到第四方?甚至并無單位進行處置等,都沒有很好的管理手段?!?/span>
圖為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安委會辦公室主任李躍軍
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調度中心主任許兆瑞則介紹了他們在副產品處置方面遇到的問題,“我們要大量地出差去對下游客戶的資質進行二次核查,包括他們能不能使用我們的副產品,我們副產品的去向是不是和我們簽合同的下游客戶,該下游客戶用我們的副產品作為原材料是怎樣使用化工工藝,有沒有安全環保的風險等?!?/span>
圖為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調度中心主任許兆瑞
2022年8月以來,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積極響宜昌市“無廢園區”的建設規劃,協同合作方66云鏈啟動“固危廢及副產品安全風險管控平臺”建設,經過7個月的開發,平臺已于2023年3月底在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區內 運行上線。目前,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內已有6家產廢單位全部上線系統,系統還將21種副產品納入管控。
圖為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固危廢和副產品安全管控平臺
興發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尚勇強介紹,“通過 使用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有效支撐了平臺功能的實現,例如通過RPA轉入技術,將平臺上的數據自動轉入到湖北省危廢管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定位信標,助力相關方實時掌控固危廢和副產品的產生、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實現對固危廢和副產品流向和處置的可追可控。”
圖為興發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尚勇強
這套系統的上線,解決了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備受困擾的對固危廢運輸和處置環節難以有效管控的痛點,“運輸管理上來說,平臺支持全程在線觀看;到處置單位以后,我們還可以在平臺上看到處置單位有無確認收貨,確保了我們固危廢處置的合法合規?!?/span>許兆瑞則從4個方面總結了系統上線后,對他們進行副產品管理工作的優化,“一是,將客戶、司機、押運員和運輸車輛的資質審核管理前置;二是,實現了副產品貨物運輸過程和處置過程全流程的管理,客商簽收率也從試運行之初的50%左右提升至96.6%;三是,實現線上管理副產品的去向, 的節約了差旅費;四是,通過系統的統計功能,代替了人工的繁瑣的報表統計工作?!?/span>一脈長江,滾滾向前。興發集團將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在持續優化興發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固危廢和副產品管控系統的基礎上,還會向公司其他園區和板塊復制推廣,切實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綠量。